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为什么澄江化石地是生命的起源地?”进入寒假以来,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每天吸引了大量探寻生命奥秘的参观者。尤其是春节期间,即使每天限流人次,依然爆满,其中大多数参观者是青少年。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一楼的化石圣地展厅。刘屹/摄影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每天吸引大量参观者。刘屹/摄影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万件,其他地质时期化石及现生动物标本1万余件。为让游客了解生命演化的故事,博物馆安排讲解员每天定时免费讲解。春节期间,每半个小时讲解一场,每场都有上百名游客跟随听讲。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每天定时开展免费讲解。刘屹/摄影

澄江生物群自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发现以来,已陆续发现了20个门类、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澄江化石地众多的地质证据代表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辐射演化的见证,是最早的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记录之一”。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让游客大开眼界。刘屹/摄影

五亿年澄江化石地是一本神秘的无字天书。刘屹/摄影

令参观者惊叹的是,博物馆中的一件镇馆之宝“凤娇昆明鱼”化石,是迄今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化石。

据资料记载,年,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和同事在昆明海口镇的化石中发现了一条身长28毫米的“小虫虫”。它纺锤形的身体没有鳞片,分成了前后两部分。纵贯肌节的线条表明,这是一只有残余脊索的小鱼,他们将其命名为“凤娇昆明鱼”。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了另一条体型相似的耳材村海口鱼。昆明鱼、海口鱼与3年后发现的长吻钟健鱼一起构成了昆明鱼目,大量保存良好的标本表明,昆明鱼目的脊索周围已经开始出现规则排列的小小软骨——也就是最原始的脊椎。这个由脊索到脊椎的转化,至今还在每个人的胚胎发育期重演。这些5.2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游弋于浅海中的小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人类的“小祖宗”。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陈泰敏介绍,为让寒武纪年代的科技知识不“高冷”,博物馆采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技术,配合余个多媒体视频、活体养殖和互动设施,展示寒武纪古生物生活场景,通过科技让化石“活起来”,诠释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让“科研圣地”向“科普胜地”转化。日前,博物馆入选-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内的水母活体养殖缸。刘屹/摄影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还展示了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的生活场景。刘屹/摄影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外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树。刘屹/摄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