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师徒谱写科研“石头记”:守护5亿年前化石群36载中新网昆明2月27日电题:师徒谱写科研“石头记”:守护5亿年前化石群36载作者韩帅南“我建议把澄江动物化石群纳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郭进将继续为“石头”代言。年,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来到云南澄江,在一块石头中“敲”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大门”,发现了距今5.2亿年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在此后的6年中,侯先光的足迹遍布澄江、武定、晋宁等地,采集化石上万块。澄江化石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世界遗产。36年来,以侯先光、郭进为代表的众多科研人员,为保护和研究澄江化石地付出了无数心血。为了方便研究,侯先光从江苏南京举家迁至云南。年,学习地质专业的郭进第一次与澄江化石见面。“当时我在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看到一块澄江化石,没想到它竟然能保存软体结构,真是太神奇了!”自此,他就迷上了澄江化石,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化石研究中。年,郭进成为侯先光的硕士研究生。“印象中,侯先光老师是一位严谨、认真、敬业的科研人员。”郭进回忆,年过60岁的侯先光冒雨带着学生采集化石,“不顾道路湿滑、环境泥泞,坚持在雨中工作两个多小时。”在侯先光的影响下,郭进把枯燥的古生物研究工作坚持了下来,常年在野外找石头、敲石头。年,郭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导师的期望与嘱托,他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与澄江化石地相关建议。“往年,我的建议均关于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建设。”郭进解释说,“澄江化石虽然意义重大,但这些石头个体小、不直观,对普通大众而言‘其貌不扬’,难以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50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