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都柳江畔寒意逐渐浓。然而,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滚玉村却温暖如春,成片的、黄绿相间的椪柑挂满枝头,压弯了树腰,椪柑飘香,丰收在望。果园里,果农们正来回穿梭,忙着打理快要成熟的椪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江县丙妹镇滚玉村一果园
椪柑挂满枝头
“椪柑种植需要充足的水分,恰好今年雨水充沛,椪柑产量比前几年都好,个头特别大,色泽透亮,卖相好。”正在果园给椪柑“固枝”的果农王涛笑着说。 滚玉村种植椪柑的历史要追溯到年,那一年,从江县林业局看重了滚玉村的这片“肥土地”,但大规模流转土地“压力山大”,动土地就等于动了群众的“奶酪”,有些群众对村里产业发展认识不够,冷嘲热讽,阻碍了土地流转。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的村“两委”积极想办法,出点子,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院坝会,入户动员等多形式做群众思想工作,老党员王志旺同志深研发展政策,逐户讲解,逐渐让群众卸下“思想包袱”,以元1亩的价格,由该县林业局出资,流转到余亩土地。
“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能人大户、退役军人的致富能力,全村户兴起了产业战,九十年代算得上是家家种植椪柑,户户有产业,靠种椪柑发家。”曾经的老支书朱培成激动地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因凝冻灾害严重,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害严重等多重因素,部分群众将碰柑树砍掉改种杉木。为挽救椪柑产业,让家中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务工,有收入保障,该村党支部焦急万分,及时召开群众大会,在农村青年党员孟凡井和退役军人王涛的极力劝阻和坚持下,保留了1亩的连片果林。 显然,自发性、传统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椪柑产业的发展,孟凡井个人带头承包40亩土地,联合王涛与17户农户抱团经营发展上千亩椪柑园,两个“土专家”唱起了“双簧转”,在技能指导上下功夫。
首先,为“树型瘦身”,每年收果后,全面修剪树枝,腾出空间充分吸收阳光,利于防虫和次年果子吸取养分;其次,环保施药,一律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所用种植户必须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一旦发现使用高残农药,严格按照村规民约“三个三十三”处罚,确保消费者吃上“安全果”;最后,科学用肥,从单一使用高效钾肥到搭配使用有机肥,提高了果品的产量,强枝叶茂口感好。 “现在,我们的椪柑主要以承包为主,规模化集中生产,每年椪柑产量在万斤以上,年产值在万元左右,今年的产值大概有至万元,正在争取澳门、杭州萧山、贵阳、桂林等地市场资源,扩宽销路促增收,让种植户过上一个‘胖年’”。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孟凡井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在管护上下功夫,提高我们椪柑的质量和产量,使产值和品质达到优质水平,让老百姓的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滚玉村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种植椪柑、沙甜柚等精品水果,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扶贫之路,成功在年底实现整村出列。 “我们的攻坚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现场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果农如何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一步提升群众种植管理水平。同时引导群众探索网上销售,开展游客进园采摘活动,引进客商采购外销,确保水果能及时销售。”滚玉村脱贫攻坚指挥所长安建超介绍。 目前,滚玉村致富热情催发的产业发展正欣欣向荣,通过种植大户带动、科学技术指导、规范化种植和连片打造,滚玉村的柑橘品质逐步提升,增产明显,有力助推了村民增收。一棵棵椪柑树在滚玉村成为了村民致富的“摇钱树”,成就了滚玉村稳固增收的民生事业,为衔接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丽
通讯员符爱波欧进艳
编辑刘思博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