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澄江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马房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有效衔接,与抚仙湖生态保护治理深度融合,走出了具有澄江特色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

 突出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善治

澄江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治理效能。

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健全完善马房五组、六组党的组织体系,聚合马房党员队伍力量,划分乡村治理网格,实行“1+5党员中心户长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动广大党员在抚仙湖“四退三还”、土地流转、生态移民搬迁等重大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修订村民公约,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开展“平安村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意识和水平。

找准产业定位厚实发展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澄江努力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全市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马房村区位优势特点,推动形成以民俗、餐饮为主,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同时,整合资金余万元,分步实施马房村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建筑外立面拆除改造、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文旅环境打造等工作。

流转土地余亩,打造出悦莲、水生植物、熙和、大元、青禾等5个农业庄园,庄园经济初步显现。按照南北两侧和东、中、西三线整村规划业态布局,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经济,建成运营木兮、泊莲臣等13家特色民宿和25家餐饮售卖店,年实现收入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余万元。

做好生态文章一体统筹推进

长久以来,澄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谱写马房村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先后完成沿湖户人的整体搬迁,建成亩马房村生态湿地及集“截、储、调、回、净”为一体的生态调蓄带,深入开展“高原湖泊卫士”行动。

整合“一水两污”、田园综合体、“百千工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种植荷藕亩、苗木花卉亩、蓝莓50亩,构建形成田园、庄园、研究所、湿地、调蓄带五位相融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深入开展“高原湖泊卫士”行动,让党旗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内生动力

澄江始终把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着力点,念好“引、培、留”三字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念好“引”字经,以马房村水生植物研究所为依托,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成立马房人才驿站,引进各类人才12名。

念好“培”字经,以马房技校为平台,举办种养殖、茶艺刺绣、经营管理等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定期组织开展马房人才沙龙、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等活动,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

念好“留”字经,充分挖掘本村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回乡大学生、转业军人和在外工作人员,提供必要创业就业支持和联系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作用、带动村民致富,比较优秀的及时吸纳进村组干部培养队伍。

繁荣文化生活构筑乡风文明

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江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孝老爱亲、诚信经营户、善行义举等创评活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通过反复入户宣传和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促使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提高文明素质。成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仙湖卫士”、巾帼志愿、“平安守护”、“文明旅游”6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学习宣讲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军马文化、荷文化、渔文化等本地文创产品,扶持竹编、木雕、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传承发展。

云南网记者李亚芬通讯员郑学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