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陈泰敏蒋娜

一、位置

澄江化石遗产地产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约5km处,三面环山,南临抚仙湖,以帽天山为核心,向北、向南各延伸约4km,面积约18km2,中间点坐标为:N24°40′08″,E°58′30″。

二、发现和研究概况

澄江化石遗产地因帽天山于年发现的5.3亿年前早寒武纪时期化石而得名。年7月1日,中科院南古所侯先光教授在澄江帽天山发现保存完整的软体纳罗虫化石,打开了距今5.3亿年前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大门。以保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好实证的澄江动物群化石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澄江化石地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其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保存特征,被国际科学家称为“20世界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化石遗产地展示了距今5.3亿年前早寒武纪地球上生命快速多样化的独特记录。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中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其多样化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传承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它是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最早的记录之一,也是一个进一步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结构的独特窗口。

三、出土的主要化石及其科研意义

澄江化石遗产地的门类非常丰富,几乎包含了现今的各个动物门,从海绵动物到脊索动物都出现了各自的代表。这里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现代动物界的“根”。迄今为止,至少已经记录到16门以及多种神秘的类群,记录了约共余种物种。已发掘的类群从藻类、海绵动物、刺胞动物,到数量众多的两侧对称动物门,其中包括已知最早的脊索动物,人类的祖先——云南虫,纽约时报曾这样评论,如果云南虫夭折,那么地球将会像月球一样寂寞冷清。多个门类已知最早的标本,诸如刺胞动物门、栉水母门、鳃曳动物门以及脊椎动物门等都在此发生。其中很多类群代表了动物的老祖宗基群到现存门。

四、保护建设与科普旅游、文化开发情况

年5月7日澄江县人民政府发布《澄江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澄江无脊椎动物群化石暂行规定》,并成立了“澄江动物群化石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保护和管理。年1月1日,澄江动物群陈列馆正式开放,宣传动物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倡保护第一的理念。年6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全球地质遗址名录》。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列为自然保护区,颁布第51号令,批准并公布“云南省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规定”。年澄江动物群保护区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年3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3年“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年9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对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作出批示,作出了“要保护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的重要批示。6年,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被列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同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年6月24日,澄江化石地展县城览馆正式开放。年7月1日成功申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遗产地核心区5.12平方公里、缓冲区2.2平方公里,成为亚洲唯一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年被中国科协办公厅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云南省科技厅授予“精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年7月,被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玉溪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玉溪市社会科学普及宣传示范基地”。年5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条例自年7月1日起施行。由于政府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成立管理机构、进行公共教育和科学研究、实施环境复原),澄江化石地的化石和含化石地层得以完好的保护和管理。

我们一直致力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科研、科普及开发利用工作。目前建有一座平米管理所,一个首发点剖面展览馆,一处专家考察及学生野外地层实习剖面区(小滥田剖面、马鞍上剖面),32处野外标志碑及文字说明碑。澄江县城建有展览馆一座,展览馆陈列室1平方米,内有中心展厅、精品展厅、恐龙展厅和多媒体放映厅,整个展馆采用文字、图片、模型、动画等手段对化石进行全面展示。目前有展柜19个,展板54块,化石标本62种件。化石照片和研究照片框,带照相设备体视高倍显微镜2台,普通显微镜4台,照相设备一套,电脑模拟3D动画投影设备一套,电视设备1套,科普读物、新闻报道50余种。配备有10名的专职科技辅导员或讲解员以及长期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18名。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新的澄江化石地博物馆估算总投资6.3亿元,建设规模及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建筑面积平方米、配套服务建筑面积平方米、停车区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于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博物馆内部的装修、布及展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预计于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展示与教育、科研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旅游、知识性、科技性、参与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基地,将成为一个展示澄江化石地、展示澄江的窗口。

我馆目前已完成对《澄江化石地》申遗文本及图册的翻译、对《澄江动物群--寒武纪大爆发之实证》的出版,参与出版《寒武纪海洋世界-澄江化石》小学、《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初中、《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澄江动物群》高中三本书的出版;出版了科普书籍《五个石头的故事》。

为把澄江化石微小的个体形象,变为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树立遗产地品牌,进一步拓展化石地价值。我们创作了澄江化石绝版木刻、陶器、瓷器、文具类、丝巾等一系列工艺产品,并以博物馆为依托,积极探索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效途径,将澄江化石的艺术形象变成吸引大众的生活用品。

科研与科普互为弥补、互相促进,科研人员进行科普工作是责任和义务。

化石网坚持把最前沿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故事以最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给最广泛的大众。

愿意与社会各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

化石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