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澄江县 >> 澄江县经济 >> 只坐守方山看云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松庐

(古典主义者)

元代曲家张可久作有一阕《仙吕·太常引·黄山西楼》:“黄岩秋色雨频频。楼上着闲身。凉意逼羊裙。更添得、砧声耳根。

寒香吹桂,色苞绽橘,红日晓窗温。客至莫论文。只坐守、方山看云。”另有一首《中吕·满庭芳·黄岩西楼》:“风清霁宇,霞舒烂锦,云隐浮图。千岩黄叶秋无路,凉怯诗臞。玄鹤去空遗倦羽,白龙眠懒吐明珠。西山暮,凭阑吊古,无雁可传书。”这两首曲题中的“黄山西楼”与“黄岩西楼”,实为同一处,描写的是晨昏时分的不同景象。

台州黄岩于唐上元二年置永宁县,武后天授元年改为黄岩县,因仙人王方平所居的黄岩山而名。历代诗文中,常以“黄山”代称黄岩,黄岩文人亦以“黄山”自称家乡。南宋贤相黄岩人杜范《送赵宽堂二首》其二曰:“何时黄山边,把酒话昨非。”我国最早的验尸专著《检验尸格》作者为南宋徐似道,他在歌咏故乡时云:“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徐似道时誉“韵度清雅”,《贵耳集》载其“朝闻弹疏,坐以小舟,载菖蒲数盆,翩然而去。道间相望,若神仙然”。曾任黄岩县尉的孙应时《挽徐季节先生》曰:“语言平谈骨清癯,谁似黄山一老徐……试问台人君识否?此翁元不事名誉。”宋末元陷台州,乡人牟大昌率众御之,题其帜曰:“赤城虽已降为虏,黄山不愿为之氓。”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称“赤城霞而建标”,台州郡古称“赤城”,“黄山”则是指黄岩县。

嘉定《赤城志》记黄岩利涉桥“南有黄山楼”,叶适曾作《利涉桥记》。万历《黄岩县志》载“黄山楼”条:“在县治北程头,宋宣和间令王然建,名清远。绍兴二十年令杨炜重建,名问津,后圯。嘉定四年令杨圭重建,更名黄山,参政楼钥书匾。”又记黄山楼侧有澄江馆。据此分析,此楼应建于澄江即永宁江南岸。以伏阙上书而名动天下的宋末太学生领袖刘黻,乃邻县乐清人氏,《全宋诗》收其一首《黄山楼》云:“风生汐恶舟难去,独上危楼立暮云。数片斜阳随处没,一声清磬隔江闻。”写的当是此楼。

《黄山西楼》结句“方山看云”中的“方山”,即为永宁山。永宁山因古县永宁得名,为县城的镇山。万历《黄岩县志》记永宁山“岩壁峻峙,四望皆方正,故俗号方山”。永宁山支山峰峦有九,故名九峰。县志载“九峰山”条:“中二峰峭拔,朱文公(朱熹)题曰紫云、阜云,堪舆家以为邑中之文笔。旧有二塔。”附《双塔记》载:“宋南渡来,塔冠其巅,峰益奇。”南宋邑人章雄飞《游九峰寺》曰:“九峰突地三千丈,双塔攒空十二层。”遗憾的是,方山双塔于明弘治年间毁于风雨。这应该就是“云隐浮图”的出处。

“玄鹤去空遗倦羽”,句出委羽山刘奉林控鹤坠翮故事。县志记委羽峙永宁山南若拱揖。委羽山虽仅为一蕞尔小丘,却合聚道家第二洞天“大有空明洞天”与第四福地“东仙源”于一处,世所罕有。

“白龙眠懒吐明珠”讲的则是当地白龙降雨的传说。县志载方山“其阴为白龙山”,悬崖下有白龙潭,周边有丫髻岩、朱砂堆环绕。嘉定《赤城志》载:“白龙潭在县东一十里方岩,其穴有三,大仅如瓮,常有云气罩之,居人见龙出入色白,故以名潭。嘉祐初祷雨未验,夜分有大呼于野者曰:龙已居西矣。旦以硫投西潭,一蛇跃出,烈日飞雪,继之以雨,岁大稔。”此地现名白龙岙,为大名鼎鼎的东魁杨梅始祖地,风味绝佳的杨梅果颗颗饱满晶亮,胜似昔日白龙所吐明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