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抚仙湖湛蓝依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让文明幸福之花在山水澄江处处盛开。
近年来,澄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五大”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奋进新征程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快闪活动
文明创建领风尚
幸福花开满澄江
澄江市紧紧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澄江生态文明优势,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倡导文明风尚,倾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理论铸魂工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校教学培训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青年讲师团、道德模范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多形式开展专题宣讲,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凡人善举、城市微光,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作用,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化人。依托抚仙湖、化石地两大世界级资源,实施“十大”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十美”澄江建设,精心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生命起源——澄江化石地,“一日一景”小湾村、幸福宜居新马房等一批文化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甘棠箐、金莲山、学山遗址等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依托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档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规划馆、体育运动公园等场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城市生态更有底色、颜值更有成色、生活更有亮色。扎实推进抚仙湖“湖泊革命”,实施抚仙湖沿湖3万余人生态移民搬迁、15万亩耕地休耕轮作和森林抚仙湖、截污治污全覆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坚持创建为民,从群众最关心、最 坚持创建惠民,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饮食更加放心。实施35条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人行道3。8万平方米,取缔非法载客“三轮车”余辆,新增公交车40辆。完成94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改造农贸市场4个,打造“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个。
坚持创建靠民,利用宣传栏、工地围挡、广告牌、电子屏、电视、网络、 “一约”“四会”树新风
移风易俗展新貌
澄江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展现新面貌。
把践行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以村居委会为主导、村居党员干部为主体,包村干部逐村指导,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完成全市个村(居)民小组“一村一策”村规民约制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丧喜事操办规则、勤俭持家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使移风易俗工作走上常态化、规范化道路,以素质提升带动文明乡风,以乡风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在47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由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牵头,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广泛宣传、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宴席不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得以有效遏制。
全面落实村民议事会制度,全覆盖设立村民议事会,打造余个村民议事阵地,为议事工作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截至目前,全市47个村(社区)已全部成立村民议事会,在村级事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贯通群众“点单”、议事会成员(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议事模式,推动形成和谐乡风。积极探索建立村民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定期深入群众进行回访,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志愿服务
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群众支持移风易俗工作,主动摈弃陈规陋习,传播文明新风。通过召开道德评议会,利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教育群众、感召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旧观念,养成好品德,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和文明村镇建设。
积极开展禁毒禁赌宣传和无毒无赌社区创建。澄江市在6个镇(街道)、47个村(社区)组织成立禁毒禁赌会,组织驻村派出所民警、辅警、网格员、宣传员、志愿者等深入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广泛宣传赌博、吸贩毒的危害及打击赌博、吸贩毒专项行动,全面营造禁毒禁赌的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惠民生
志愿服务暖人心
澄江市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龙街街道以紧贴群众、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所、站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在自然村、群众聚集地延伸建立实践点、实践基地,将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作为市委主要领导挂包联系点,龙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朱家山村,整合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厅、客事房等场所,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群众爱去哪里,阵地建到哪里”为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一步整合农家书屋、村史馆、村公园、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平台,将文明实践延伸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依托公园、游客集散中心等资源,在禄充景区、广龙小镇等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旅游志愿服务点,将志愿服务、文明风尚送到景区景点、游客身边。目前,龙街街道共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旅游志愿服务点5个。
为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服务效能,龙街街道从优化组织架构入手,建立村组党支部书记任实践点负责人,党员为实践骨干,网格员、优秀教师、新乡贤、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为补充的实践点组织架构。实践点志愿者充分发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对接优势,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收集民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传播时代新风等,在服务过程中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夯实群众基础。
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大众化。打造“小舞台”文艺微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采用“文艺+宣讲”的形式,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先后编排了快板《创建文明新澄江》、花灯歌舞《文明和谐新澄江》、民间传说舞台剧《望乡台》、小品《搬迁好》《山路情深》《生日礼物》等文艺作品,采取“接地气”“说土话”“讲故事”的手法,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依托“文化进万家”开展文艺培训志愿服务,常年举办声乐、舞蹈、葫芦丝、刺绣、戏曲、书法等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组织文化文艺巡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年以来,龙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期人,举办文化文艺活动28场,受益群众余人。
坚持志愿服务项目便民化。实施“情暖夕阳”传递温暖力量便民志愿服务项目,聚焦60岁以上空巢独居、行动不便、身体残疾等老年人群体,通过开展爱心义剪、爱心义诊、爱心疫苗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孝老爱亲浓厚氛围。此外,在实践所设立“心愿墙”“留言板”,收集群众微心愿,精准点单派单,做群众的“圆梦人”,今年以来完成群众点单59个。
下一步,澄江市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严格落实“两转一强一提”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文明创建、抚仙湖保护治理、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澄江落地落实。
(云南网澄江市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