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30多亿年的量的积累,生命终于发生了质变。在5.4亿年前开始的古生代,真正意义的动植物开始出现!
科学家们把古生代分成6个时期,也叫做“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1、寒武纪(5.4亿年前)
成百上千种无脊椎动物在短短的几百万年里,突然大爆发,竞相登场。
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有人因此把寒武纪称为“三叶虫时代”。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腹足动物们纷纷亮相!小贝壳也开始出现。
当然他们的形态奇特,和我们现在地球上所能看见的生物极不相同。
年在我国云南玉溪澄江县,发现大量栩栩如生的奇异化石,以及保存精美的软躯体化石,是寒武纪大爆发的直接证据。共涵盖16个门类、余个物种化石。
不过,如此短的时间(几百万年),如此多的动物突然出现,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争议。反对进化论的科学家们似乎找到了证据。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寒武纪的动物一定是前寒武纪动物进化产生的;但由于地质记录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导致之前的动物化石缺乏。
2、奥陶纪(4.8亿年前)
气候温和,浅海中的氧气非常丰富,海里的各种生物空前发展。
体型巨大的鹦鹉螺身长竟然有1米多,成为凶猛的水中食肉霸王!
除了体型巨大,软体动物们也变得越来越有模样了。
眼睛出现了;嘴边也长出了牙齿,全身长出了齿状的鱼鳞。
最早的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也被证实出现在这个时期。
不过,此时还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大陆还是荒凉一片。植物也是以海生藻类为主。
小生命们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万年,由于环境变,自然界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60%的物种消失了。
3、志留纪(4.4亿年前)
奥陶纪大灭绝后的自然界,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腕足动物、珊瑚礁们拒绝躺平,顽强地坚持进化。
原始鱼类除了有脊椎,也开始出现颌骨。
一个好消息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打,再坚固的岩石也会被磨成齑粉,地球表面出现了土壤!
被海水卷上陆地的海藻们不放弃任何机会,拼尽全力扎根土壤!
4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出现了!
植物的登陆,意味着生命终于从海洋爬上了陆地。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4、泥盆纪(4亿年前)
各种鱼类成为世界的霸主,这个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鱼类的时代”。这些最早的脊椎动物开始出现鳍和尾巴。
一些不甘心于现状的鱼类冒险家开始尝试登陆,四足爬行动物就此出现。它们除了用腮呼吸,为了适应水陆两栖生活,辅助呼吸的肺也开始发育。
动物家族,还出现了最早的昆虫、淡水蛤类、蜗牛等。植物方面,则有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完美!
所谓盛极必衰,自然界的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出现了,82%的海洋物种灭绝。浅海的珊瑚几乎被团灭,陆生植物以及淡水物种,原始爬行动物,也都受到极大影响。
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大自然自有盛衰循环的规律,好戏刚刚开始!
5、石炭纪(3.5亿年前)
蚯蚓的出现意义重大!这些小东西钻来钻去,把岩石和沙砾变成松软、透气的土壤。陆地生活更加诱人。各种海洋生物加速登岸。
(1)植物大爆发
之前的孢子植物,必须把孢子落入水中,才能繁殖。
现在,种子随风散播,从滨海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大规模的森林和沼泽,它们会把沼泽中的水吸收到木质纤维中,越长越挺拔。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煤的产生,是天时地利的综合结果。大量枯死的植物枝干下沉到沼泽稀泥中;由于环境封闭,没有了风化作用和微生物的破坏,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作用,慢慢演变成泥炭、褐煤、烟煤
0.3米厚的烟煤是由6米厚的植物质压缩而成的。所以煤也被称作“化石燃料”。
煤炭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却是不可再生的,因为3.5亿年前的石炭纪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昆虫大爆发
蜈蚣、蜘蛛、蝎子、昆虫、蟑螂、蜻蜓,突然崛起;有些蜻蜓个体巨大,两翅张开大者可达70厘米。
(3)两栖动物大爆发
更多的鱼类也爬上岸。鳃进化成肺,鳍进化成了腿。它们平时生活在陆地,但不敢走太远,产卵繁殖的时候还是愿意回到水边更熟悉的环境。
鱼类登陆之前,靠鳃来呼吸溶解水里的氧气;登陆以后,通过进化遮盖住原来的鳃,防止水分蒸发;同时,进化肺来取代鳃,鳃裂孔则变成了耳道。
实际上,至今人类身上还保留着很多水中生活的痕迹。鱼在水中,眼睛自然湿润;而人类则进化出眼帘和泪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不如水下灵敏,于是人类进化出耳膜来加强振动敏感性。
6、二叠纪(2.9亿年前)
爬行动物迅速发展。它们的卵在孵化完成前已经成熟,一破壳就能在空气中生活,不必再像蝌蚪一样先在水中长大。
陆地森林更加茂盛,昆虫漫天飞舞,爬行动物四处横行,一切都生机勃勃。
2.5亿年前,第三次大灭绝出现,90%的生物灭绝!自然界也从古生代进入中生代!哺乳动物、鸟类、恐龙即将登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