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平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这样一座重要湖泊,它属于珠江流域,是全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接近一成,占国控天然淡水湖泊Ⅰ类淡水总量超过九成;
它水资源所经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浑厚,具有丰富的水文化、渔文化、古生物文化、古滇国文化,发展全域旅游资源禀赋优越;
它就是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
曾几何时,像我国许多地方一样,澄江县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失衡,抚仙湖遭到人为破坏,水质从Ⅰ类水降到Ⅱ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澄江人民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对抚仙湖流域开展综合治理,抚仙湖水质重新恢复到Ⅰ类水标准。
澄江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抚仙湖流域的生态保护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还有差距,抚仙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由此,永葆抚仙湖“一湖清水”又吹响了冲锋号。
拦腰截断流向湖泊的污水
抚仙湖流域的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流向抚仙湖的沟河水质达不到要求,一旦污水流入量过大,超过湖泊自我净化能力,水质容易反复。
澄江县水利局局长张毅介绍,流向抚仙湖的沟河有条,尽管许多沟河都实行了河长制,也进行了各种治理,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污染短时难以清除干净,仍有超过半数的沟河水质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抚仙湖北岸流经人口密集区的53条沟河水质在Ⅲ类水开外。
要保护抚仙湖水质,必须截断径流污水。澄江县斥巨资在抚仙湖北岸建设生态调蓄带,拦腰截断径流沟河。这条调蓄带东起肖咀新村、西至广龙小镇,由生态净化河道和两岸绿化景观带组成,项目总长7.8公里。
生态调蓄带截断北岸片区的农业面源低污染水、雨污不分的城市生活污水,拦截随河道漂流的生产、生活垃圾;储存低污染水、初期雨水;通过沉淀、自然降解、各类水生植物吸收净化,实现污水提标;提标污水回用灌溉,或者回污水处理厂处理供工业使用;下游湿地所缺水源由水质较好的山冲河、抚澄河、东大河等统一平衡调配。经此处理,每年入湖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负荷缩减五成至八成不等。
北岸生态调蓄带不仅具备水质保障功能和水利功能,还附带观赏功能。中秋前后,调蓄带风景优美,水中睡莲盛放,白鹭鸶岸边嬉戏,两岸的菊花、美人蕉也竞相开放……人行其中,宛如画中。
环湖居民实行生态大搬迁
抚仙湖为全国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站在这一战略高度,澄江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治理措施,为全国人民保护这湖清水。
拦截径流污水流入之后,沿湖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成的污染对湖泊影响已不容忽视。澄江县决定对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居民实施整体搬迁,做到退居还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一劳永逸地保护一湖清水。
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先后完成马房村、广南营、小马沟、东大河、广龙5个片区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启动万海、右所吉花、矣旧、海口、海关海镜、明星、尖山、小凹下坝隔河、孤山牛摩9个片区2.2万余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项目投资约亿元。
澄江县将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放在首位,坚持把最好的居住位置留给被搬迁群众、把最好的商业地段留给村级集体,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可持续发展”。1月,澄江县组建领导机构;3月,发布搬迁通告,县、镇、村、组高位推进;6月,完成9个安置地块选址。截至目前,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亩,“三调”补调、复核工作基本完成,《搬迁补偿方案》经多层次、宽领域广泛征求意见后基本完善。
澄江县县委书记孙金会说:“扶贫搬迁是差地向好地搬,这次生态搬迁是让出好地的搬迁,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工作做得细,沿湖居民觉悟高,民意调查支持率达到99.67%!”
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9月启动第一批次万海、右所吉花、矣旧、尖山4个片区搬迁工作;10月启动第二批次海口、海关海镜、明星3个片区搬迁工作;11月启动第三批次小凹下坝隔河、孤山牛摩2个片区搬迁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湖清水”让沿湖群众富起来
永葆抚仙湖“一湖清水”,是澄江县对全国人民的承诺。这决定了农业要进行调整,工业要作出牺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生态优势得以强化,发展全域旅游恰逢其时。
澄江县全域旅游发展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有序开发,围绕抚仙湖核心,实施核心保护圈、旅居生活圈、生态运动圈三大圈层式开发利用。
县里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为方向,紧紧围绕健康生活主线,举生态保护旗,打健康生活牌,走全域发展路,将澄江建设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
全域旅游目的很明确:把县域经济搞上去,让湖区群众富起来。
位于抚仙湖东岸的右所镇小湾村因其靠山面湖的位置、时尚多元的民宿风格以及优美舒适的环境,成为游客到澄江首选之地。
小湾村世代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居民收入不高。由于种植蔬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的化肥农药随着雨水流入抚仙湖,给湖区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当地群众犯嘀咕:可是不种菜又能做什么呢?
政府牵线搭桥,引导小湾村群众发展民宿产业。方寸间旅游开发公司被引进来了。他们根据房屋的地段、面积等要素作为参考,以每栋每年8万元至20万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承租,然后从周边环境到屋里屋外进行改造,形成风格各异的民宿。目前,这家企业已承租民房24栋,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价格堪比五星级酒店。小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鲁贤说:“现在村民要么留下来务工,要么进城发展,真正是富裕起来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