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不管南北,都生存着不少的特有鱼种,它们有的因环境破坏、乱捕、烂捕而濒危,甚至灭绝。
甚至于,在80年代末,为了拉动经济而引进的鱼种,也随着流入自然,而饱受资源被夺之苦。就比如南方地区的罗非、埃及鲶、太阳鱼、美国黑鲈等等。
它们的流入,致使我国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而它们不仅抢夺着本土鱼种的物资,同样还威胁着本土鱼种的繁殖。因为,它们的到来,几乎到了无天敌的地步,而这种情况也恰恰是最为致命的。
但是,今天我们所了解的这种鱼,它是土生土长的本土鱼,也是云南抚仙湖的独有鱼种,它就是抗浪。可是,说来可笑,它如今却被列为了濒危物种,原因尽然是被邻湖所引进的银鱼破坏了它的根基。
抚仙湖,抗浪鱼,独属于云南的特色鱼!云南,作为我国南部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省份,更是有着诸多的湖光山色,整个云南地区,遍布这9大库容量超过1亿级别的湖库。
而抚仙湖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云南湖库排名较为靠前的湖泊,地位仅次于滇池、洱海。
抚仙湖,地处云南省澄江市、江川县、华宁县三县交界处,湖面总面积平方公里,蓄水量达亿立方米,最大水深米,是云南第一神水湖泊,同时,抚仙湖也是我国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泊。
抚仙湖的由来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记载于《府志》:原文是这样的。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石、肖二仙慕“湖山清胜”,忘了回返天廷,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东南方。在湖上驾舟遥望,还隐约可见。有此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
第二种由来是这样说的:因湖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
抚仙湖的鱼类资源也算是比较丰富的,湖区共生存着鱼类品种多达50多种,其中除了常见鱼种如青鱼、鲤鱼、鲫鱼、黑鱼、鲶鱼等40个品种外,还有生存着多达12种之多的特有土著鱼。
而最能代表抚仙湖特有鱼种的,当属抗浪鱼。
抗浪鱼,学名鱇浪白鱼,为鲤科白鱼属。别称有鱇鱼、鱇白鱼、白鱼、抗浪鱼、小花鱼、掉鳞鱼等。
抗浪鱼为小型鱼类,通体扁圆,细长,外表呈银白色,其特征很大程度和我们日常所见的小白条相似。
抗浪鱼属群居鱼种,一般出行都是成群结队的,更为奇特的是,它们几乎都是成双成对,所以,被很多人所戏称为“水中鸳鸯”。
抗浪鱼喜穿梭在清澈的水质中,且特别喜欢含氧量较高的水域,即便是大风大浪,也不影响它们的活跃,是极少数具有高抗风浪能力的鱼,所以,它也由此而得名。
抗浪鱼的分布范围也仅在云南抚仙湖之中。
其实,对于抗浪鱼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抗浪鱼为天宫瑶池里的小精灵,而之所以能生活于抚仙湖。原因是,何仙姑巡游人间,偶至云南抚仙湖。见湖水清澈,却奇怪的是不见一尾鱼儿。随即询问当地村名,才得知湖中水怪作祟。
于是,她便出手消灭了水怪,转而又将此事告知王母,事后便请求王母娘娘,希望能恩赐一些瑶池中的小精灵放入抚仙湖中,而这也就有了抗浪白鱼。
当然,传送也仅仅只是说明了抗浪白鱼的独特,不能作为真正由来的原因所在。
不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抗浪白鱼一直都是抚仙湖的主要输出鱼种。据当时的《抚仙湖渔业调查》记载,抚仙湖抗浪鱼年产数万斤,产量占了整个抚仙湖渔产量的80%。
但是,如今的抗浪鱼,却处境艰难,甚至一度到了需人工培育放流才能存于抚仙湖的地步。
抗浪鱼从年产主角,到现在仅不足年产百斤,都经历了啥?上面我们也了解过,抗浪鱼在80年代前,是抚仙湖的主要经济鱼种,对于一种小型鱼类,能做到年产数百吨,确实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可是,这样的好景不长久,原因也是多方面导致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邻湖星云湖在年引进银鱼所致。上世纪80年代初,银鱼由于备受大众所喜,同时,日韩对银鱼同样也是青睐有加。于是,全国便掀起了养殖银鱼热潮。
而云南星云湖恰恰也在其中,星云湖的引进主要也是由于该湖水营养丰富,水深平均,湖底平坦,是当时公认的天然养殖水域。
但是,也恰恰是由于这次引进,最终造成了星云湖和抚仙湖的本土特有鱼种危机。从银鱼引进开始,由于银鱼的超强繁殖能力,随即开始了它们霸道的抢夺物资,散开族群。也正是由于如此,本土鱼种的生存物资被极限压缩,最终下场就是,星云湖白鱼、大头鱼没了生存环境,而走向低谷。
特别是星云湖特色大头鱼,更是几近灭绝,少到难寻其踪影,而白鱼同样也不容乐观。
而今,星云湖大头鱼、白鱼,也更多的只是依靠人工繁殖放流,才得以苟延残喘。
星云湖引进的鱼种,为何抚仙湖抗浪鱼会遭受灾难?说来也巧,抚仙湖和星云湖是两座毗邻湖泊,中间相隔了仅仅多米。而在银鱼没有到来之前,星云湖和抚仙湖就存在着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抚仙湖抗浪鱼与星云湖的大头鱼,从有湖开始,便有着一种说法:“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美妙奇观。
确实令人匪夷所思,星云湖抚仙湖相邻,它们并不是完全断开,而是中间还是由一条河道连通着的。
最神奇的是,星云湖和抚仙湖的大头鱼与抗浪鱼,它们只要游入这条河,只要是到达一个地方,就会彼此默契的折返回自己的领地。而这个奇特的点,这条河的中间一段树立着一块巨石,只有到了这里,它们就不会在越雷池半步。所以,这块巨石也被命名为“界鱼石”。
可是,大头鱼和抗浪鱼是本土鱼种,它们的行踪都是按规来的,而引进的银鱼就不存在这一限制。
在星云湖物资吸收到了饱和状态,为了扩大族群,它们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入侵计划。
上文我们也提到过,银鱼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同为小型鱼类,抗浪鱼又如何能够争夺的过这一外地鱼种。渐渐的,抚仙湖的抗浪鱼也开始遭受物资被夺,领地被侵的惨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抚仙湖抗浪鱼也从抚仙湖的主要输出位置,逐渐没落,最终也是稀有到了成为濒危物种。
而今的抚仙湖抗浪鱼,一样也是依靠人工繁殖放流,才得以保存生存痕迹。
其实,对于两湖本土鱼种的现状,之所以如此,其他原因还是有的。
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国内生活条件也才开始有了起色。但是,整体而言,国家的鱼肉人均保有量还是极为稀有的。
同时,当时的条件,很多的人工繁殖技术也不是很完善,加上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也相当松散。
而很多渔民为了能让家庭过的更好,也就有了当时的过度捕捞,酷渔烂捕的现象。
特别是抚仙湖的抗浪鱼,由于味道鲜美,并且经济价值还相当的高,这也就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更有了大肆捕捞的动力。
再后来,星云湖银鱼的引进之后,从发现抚仙湖也同样存在着不错的数量。并且银鱼和抗浪鱼的食性、生存模式也较为相似。
渔民在使用丝网捕捞银鱼的同时,也间接的让抗浪鱼也同样遭受伤害,捕捞银鱼的丝网网眼本就细密,几乎能做到大小同捕的情况,所以,捕银鱼的同时,也就等同于捕抗浪鱼。
总结抗浪鱼的结局是悲惨的,它的状况,一句古语真的能够完美契合,那便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可无忧无虑生存,同时还能有效输出,可是,星云湖引进白鱼,而造成了它从主导地位,沦落为了濒危鱼种。想想也是可悲,而且,给它们带来灾难的,还只是本国的外地鱼种。
所以,事实证明,凡是特色鱼种的,一旦生存环境被破坏,那么带来的伤害同样也是巨大的。而特色物种的稀缺下场,也恰恰说明,少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如果不能融入大环境,结局都会很惨。
我是啊峰,喜欢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