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步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沿途皆是田园美景,一栋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最为醒目。
可别小看了这栋“身兼数职”的小楼,这里既是游客服务中心,也是马房村党群服务中心、乡村人才振兴实训基地……每月一次的“马房沙龙”“马房课堂”“马房技校”等活动都在此举行。国家税务总局澄江市税务局与马房村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建,依托游客服务中心,打造固定化税收宣传栏目,持续擦亮“红心向党、税润仙湖”党建品牌。
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游客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党群服务中心。人民网尹馨摄
马房村共户人,是澄江市因保护抚仙湖而率先搬迁的村子,也是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过去的马房村以种养殖为主,“靠水吃水”,产业结构单一。“刚开始封湖禁渔、土地流转,村里人都担心转型后的出路,党群服务中心学习课堂这时就发挥了作用。”马房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世美说。
转变从夯实思想根基开始。澄江市税务局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抚仙湖保护治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政治功能,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全面释放品牌效应。
交流平台的“大框架”搭起来了,各种形式丰富的“小课堂”则作为补充,不断充实着联建共建的内容实质。澄江市税务局开设“党建+税收”学堂,成立“税务红色讲解师”团队,由税务干部为马房村商户讲授税收法律知识,将党建与税务深度融合。两名税务干部融入“马房技校”,设置税费办理服务岗、税收政策咨询岗,充实“税务书架”,形成“红色资源互享、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融”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习,大家的法律意识提升了,经营更加规范,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李世美说。
游客在马房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民族手工刺绣。人民网尹馨摄
留住村民,才能留住“马房记忆”。95后杜汪洋毕业后回到马房村,利用自家住房优势自主创业,开办了以绿色生态有机蔬菜、澄江特色铜锅鱼为主的本土餐饮企业。餐馆自年7月开业至今,生意越来越红火。但农旅融合是条新路子,杜汪洋的创业之路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经营管理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专业知识不足、不熟悉开票流程等。”杜汪洋说。
针对诸如杜汪洋遇到的涉税难题,澄江市税务局将多部门联合协作“问诊”和基层税收治理有机结合,开设“税收红色直通车”,实行网格化服务模式,“一对一”与马房村网格员对接,定期向网格员收集疑难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在减税降费、优化纳税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做好服务。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化涉税费矛盾纠纷化解,成立重点工作突击队、征管运维先锋队、城乡居民“两险”征缴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在一线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预约及延时服务,帮助群众答疑解难。
守护一泓清水,福泽一方沃土。通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澄江市税务局以支部作堡垒、党员为先锋,党建引领促进学习交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在,马房村有77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村里开设了30家民宿、27家餐饮,每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