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的抗浪鱼,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鱼类。原产于中国云南省的抚仙湖,抗浪鱼因其独特的特点而备受人们的注目。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银鱼数量的大幅增长,抗浪鱼的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幅下降,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不过,随着近年来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抗浪鱼的种群数量得以提升,其价格也逐渐变得亲民化,成为了当地常见的美食。
玉溪市澄江市九村镇七江村委会大龙潭小组冷水田箐拥有一个占地10.5亩的左必母抗浪鱼养殖基地。该基地的饶家福先生一直致力于抗浪鱼的养殖研究,他曾在云南大学就读生物系,并在澄江第一中学任职。上世纪90年代开始,饶先生察觉到抚仙湖中抗浪鱼数量日渐减少的趋势,并立志研究人工养殖技术以帮助抗浪鱼种群恢复。自年起,他积极开展抗浪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到年,他的养殖基地已形成了成熟的繁殖-成品鱼养殖循环技术,逐渐成为养殖抗浪鱼的行家。
如今,饶家福通过与他人合作,在石林县、东川区等地建有标准化的抗浪鱼养殖基地,并丰富了当地的特色养殖业。根据专家统计数据,他每年可生产3吨左右的抗浪鱼,年产值也超过万元。对于抗浪鱼的养殖技术,他毫不保留地与人分享,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也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来。饶家福先生和他的儿子饶幂先生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抗浪鱼的养殖与市场销售。饶家福先生表示:“我的目标是通过人工养殖,让抗浪鱼重新回到百姓的餐桌上,让抗浪鱼种群恢复增长,价格变得更为亲民,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抗浪鱼这种美味。”尽管抗浪鱼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澄江市海口镇的永和村委会,共有27户抗浪鱼养殖户,养殖面积达到96亩。在这些养殖户中的许多人都开展了相应的努力,不过他们仍然担心抗浪鱼的销售渠道和价格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澄江市畜牧渔业服务管理中心在0年推出了抗浪鱼人工养殖和繁殖实验,并为抗浪鱼养殖业投入了超过万元的扶持资金。年更是额外投入了万元资金,用于抚仙湖抗浪鱼的增殖放流工作,共增加了33.82万尾抗浪鱼。截至年12月,澄江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组织10期抗浪鱼养殖技术培训共培训了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人工养殖抗浪鱼的技术水平。为了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澄江市在年8月举办了首届抗浪鱼文化美食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品尝抗浪鱼的独特口味。这样的活动通过消费场景和假日经济的打造,既让人们重拾对抗浪鱼的美好记忆,也为抚仙湖的抗浪鱼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总之,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抗浪鱼的数量稳步增长,并且价格也趋向亲民化。值得庆幸的是,当地的养殖者以及我们去尝试让抗浪鱼回归人民餐桌的努力是成功的。当地不少市民现在都能够品尝到这道美味佳肴。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创新,打造专业养殖团队,研发更好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抗浪鱼的养殖业将为当地经济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