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人"中原地区古人类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孙家洞遗址远景

栾川境内旧石器遗址点分布图

工作现场

发掘区剖面

孙家洞遗址出土石制品

孙家洞遗址出土动物化石

孙家洞遗址出土部分人类臼齿化石

据大众考古(顾雪军):孙家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栾川地处伊河上游,伊河古名鸾水,因上游多鸾鸟而得名,故栾川古写鸾川。《水经注》载:“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旧时栾鸾二字相通,元朝以后通写栾川。

漫长艰难的起步工作

栾川旧石器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的七里坪遗址,该遗址位于栾川县七里坪村东岭。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周军博士对遗址做了初步调查和发掘,同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吕遵谔教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遗址内采集的旧石器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是国内涵盖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年9月25日,七里坪旧石器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年栾川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建成遗址公园,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给栾川旧石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普查发现大量出土石器、动物化石等的洞穴。年底,河南省文物局从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拨出专款,成立联合考古队对栾川蝙蝠洞洞穴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孙家洞遗址考古发掘

年3月左右,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了对栾川旧石器的考古工作计划,并邀请专家对发掘地点进行勘察,最后确定了3个洞穴作为备选目标,分别是后坪洞、孙家洞和君臣洞。考古队最初的发掘定在栾川西河乡的后坪洞遗址,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现该遗址价值不大,只发现有少量的碎动物化石。另外备选的君臣洞离县城相对较远而孙家洞离县城较近,为了衔接之前后坪洞工作的扫尾,考古人员选择孙家洞先进行发掘。孙家洞海拔米,原有洞口朝北,呈扁长形椭圆状,宽2.65米,高0.7米,但是较难出入。而现在进出的洞口则是由山体裂隙扩展而来,宽0.2-0.85米,高1.7米,在原有洞口下方7米处。

孙家洞内部构造复杂、高低不平,可以分为前后两个空间,前厅长约5.2米,宽约3米,后厅长约2-4.1米,宽约6米,前后两厅之间的连接通道大约2.5米。考古队为方便进出工作,搭建钢管架梯子到洞穴进出口。孙家洞遗址在发掘前遭到了老百姓破坏,遗址内的土层被运送到洞口下面的河堤上。考古队决定对堆积在外面的明确是洞穴内的土进行淘洗,孙家洞遗址的考古工作就此全面展开。

考古人员每天都要在狭窄的出入口进出多次,发掘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洞穴里光线昏暗。首先选择的发掘区域距离出入口约10米,发掘面积约有3平方米,深4.6米左右。地层总共分为4大层,其中第1大层可以划分为两个小层。发掘区域的堆积胶结严重,用一般考古发掘工具根本就无法操作,必须使用电钻、锤子等,同时考古人员还要确保操作位置文化遗物的安全。

艰苦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了两个月左右,出土的大多是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化石,一直到8月底还是看不出孙家洞与人类有联系。由于出土的动物化石量非常的大,笔者在9月上旬曾设想把孙家洞主要用于研究动物环境气候等方面。由于栾川的气候10月开始就变冷,上下脚手架非常不安全,于是笔者初步计划在9月底至10月初将年的野外发掘工作告一段落,转而进行室内整理,然后等第二年接着将发掘区域发掘至底部。

9月26日上午,考古人员在淘洗发掘地层的土时发现了意外的收获——一颗人类牙齿的化石。接下来的几天又陆陆续续的发现了5颗。其中一颗臼齿化石是在野外发掘工作暂停后于10月中旬的淘洗中发现的。这些古人类化石基本出土于第3和第4大层。同时通过辨别发掘区底部的石块,发现既有砾石也有较少数量的石制品。通过统计,该遗址中有明确地层的标本有件,包括动物化石、石制品、人牙化石等,而淘洗和采集的没有明确地层的标本则数以万计。

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有少量的石英砂岩和岩浆岩,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但有一件是砸击制品。类型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断块,未见到有加工成器的石制品。石核有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砸击石核,石片有远端断片和裂片。从石制品整体面貌来看当时人类的技术还是比较简单粗犷,缺乏更精细的加工方式。

孙家洞遗址的动物化石非常丰富,栾川又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对于研究中国中更新世时期该过渡区域动物群的种类及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及古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经过中国社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鉴别后初步统计,这些化石主要属于中国鬣狗、熊、大熊猫、狼、獾、貘、肿骨大角鹿、葛氏斑鹿、李氏野猪、牛、梅氏犀以及豪猪、竹鼠、刺猬等小哺乳类。其中李氏野猪、肿骨大角鹿与中国鬣狗是中国中更新世典型动物种属,在北京直立人及南京直立人等遗址中均有出土,它们的出现表明孙家洞遗址的时代应与上述两个遗址大致相当。此外,孙家洞遗址出土的梅氏犀和葛氏斑鹿也是中国中更新世动物群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对于遗址相对年代的确定具有一定意义。

不同寻常的“栾川人”化石

古人类化石是此次考古发现最重要的遗物,通过专家讨论论证将其定名为“栾川人”。栾川人的发现是第一次在河南大地发掘出土了直立人的化石。

经过年的后续整理和研究,考古人员在年发现的6颗牙齿化石的基础上又发现了部分带有人类牙齿的颌骨残块。孙家洞遗址目前发现的6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过初步鉴定包括1颗下门齿,3颗下臼齿,1颗上前臼齿,1颗上臼齿。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的直接证据。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由于目前我国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材料还很少,空白很多,任何一次直立人化石的发现都非常重要。而发现的这批化石材料主要是幼年个体,对于探讨直立人的生长发育模式有着重要意义。这个阶段的幼年个体化石材料十分缺乏,目前为止国内只有周口店遗址曾经发现过,但是材料都已丢失,而国际上也只是一些零星的发现。现代人第一恒齿的萌出年龄是在6岁,南方古猿是在3岁,而直立人还未知。通过萌出年龄这个关键的生物指标,来探讨直立人的生长发育问题,对解读现代人独特生长模式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因此深入研究孙家洞古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发育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栾川人”谜题

“栾川人”的发现丰富了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材料,扩大了直立人活动的范围,为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因此孙家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孙家洞遗址处于距现河岸约50米高的断崖上,人类进入这个洞穴遗址的难度非常之大,“栾川人”是怎么进入这个洞穴遗址的呢?孙家洞遗址洞内构造复杂,前、后区域的堆积性质可能存在差异。年所发掘的部分堆积,大部分以不规则的角砾为主,发现的动物化石大都破裂较严重,但未发现明显的人为痕迹,属于快速的崩塌沉积。而剖面底部为含砾粉砂层,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有同一倾向的砾石分布,为河流相沉积。另外,在发掘和淘洗过程中,基本上未发现石制品碎屑或其它遗迹现象,所以孙家洞并不是人类原生的遗址生活场所。这些证据使我们认为人类化石在孙家洞遗址的出现应该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具体的出现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工作进行认证。

这个洞穴中发现有很多的食肉类动物化石,中国鬣狗化石的发现也表明当时人类活动环境的恶劣,人类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弱势的群体,我们通过孙家洞“栾川人”化石的研究可以知道我们远古的人类祖先生存演化的艰辛。通过孙家洞遗址的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遗址周边区域古环境的分析与重建,同时可以研究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形式等。

目前在栾川其他地方尚未发现与孙家洞年代相近的遗址,“栾川人”到底在此有多大活动区域,还是偶然性的迁徙活动至此吗?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多的无法得知的谜。我们的工作只是揭开了重大谜团的冰山一角而已,艰辛而遥远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原文刊于《大众考古》年第5期作者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栾川旧石器考古队现场负责人)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