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当蜀汉面临强敌入侵,国难当头时,是一群热血男儿挺身而出。

这可不是普通平民子弟,而是功勋卓著的蜀汉高官之后,他们激情澎湃,慷慨悲歌,抒写了一曲精忠报国的颂歌,也可以说是蜀汉王国最后的一次挽歌!

公元年十月,邓艾率奇兵阴平偷渡,出奇不意地来到蜀汉第一关——江油关。

邓艾阴平偷渡,马邈献江油关

江油关守将不是别人,正是蜀汉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之堂弟马岱之孙马邈。

马邈

其实,当时邓艾及儿子邓忠总共引了二千军翻越摩天岭,皆是步行的疲惫之兵,大部队还在后面,星夜倍道抢攻江油城。

江油守将马邈,虽是将门之后,却无将门之才智和忠诚。一边想到军情大事自有镇守剑阁的姜维掌握,不用自己操心,而另一边想到后主听信黄皓,其祸不远,若魏兵到来,投降为上策之心早己生之。

当他把想法告之其妻李氏,那知李氏大怒唾之:“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守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

马邈投降,李氏自缢身死。邓艾感其忠令厚礼葬之,亲往祭奠。

后人有诗赞曰: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果不其然,邓艾兵到,马邈投降,遂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先前皆步卒,自此有了骑兵,又接阴平小路诸军三万人皆到江油聚齐。

其实在《三国志》里,马邈作为蜀汉三代,将门之后,先还是一心坚决抵抗战斗过,邓艾命部将田章进攻江油,确实与马邈发生了战斗,并不是演义里所写的不战而降。

“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埋伏的蜀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也有大约多人(三国时,一校大约人左右)。

马邈战败投降,邓艾又用马邈为先导官,星夜直取涪城,城内官史军民疑为天兵降之,尽皆出降。

此时,邓艾得马邈献地理图一本,详尽描述涪城至成都一百六十里山川道路,关隘险峻,一一分明。

现在离成都只有最后一个关口——绵竹关,占领此关就一马平川,不到半日就可到成都。

邓艾命师篡并子邓忠引一军星夜去攻绵竹,自己随后前去。

而此时,蜀汉精锐兵力在姜维率领下在剑阁与钟会大军对阵纠缠,无法分兵来救。

姜维

而在成都,后主刘禅闻之大惊,急问宦官黄皓,误国奸臣黄皓先还以为是诈传,请主放心。

后远方告急文书似雪片般飞来,求救使者络绎不绝,方才确信。满朝文武惊恐万分,面面相觑,无人想出拒敌良策。

郤正建议:“事己急矣!陛下可召武侯之子商议退兵之策。”

武侯之子乃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字思远。

诸葛亮年方四十六才生得一子,加之其长年征战在外,全由其母黄氏悉心教诲。

诸葛膽自幼聪慧,武艺兵法精通,文韬武略,乃蜀中俊才,刘禅之女嫁与诸葛瞻,又成驸马都尉,后袭父武乡候之爵,景耀四年升任护卫将军。

刘禅和黄皓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后主宠之,诸葛瞻看不惯其行事,发生不和,又奈何不得,故托病赋闲在家。当下后主连发三诏,召瞻至殿下,诉说危急之情。

诸葛瞻慷慨激昂:“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

诸葛瞻

当即整顿兵马七万,这可是蜀汉王朝成都的家底,也是精锐御林军。

当时蜀汉还有霍弋和罗宪两位大将手握重兵,驻扎在外。

霍弋驻军永昌,位于蜀汉的南中地区,这个地区多为蛮夷,主要是防止蛮夷复叛,确保蜀汉南中诸郡的稳定。

罗宪在永安地区驻守,永安在孙刘两家的边境地区,主要是防止东吴进犯蜀汉。

诸葛瞻长子诸葛尚,年方一十九岁,自幼博览兵书,武艺精湛,于是命其为先锋。

诸葛瞻带有张遵、黄崇、李球三将跟随出征,至于还有没有其它将领,史书没有记载。

张遵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张飞之孙,侍中张苞之子,尚书仆射张绍之侄。

张遵

黄崇是三国时巴西阆中人,蜀汉官员,黄权之子,时任尚书郎。

黄崇

黄权初为刘璋广汉县长,刘备入川为汉中王,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将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但留在蜀中的家人被善待,儿子黄崇仍在朝为官任尚书郎。

李球,建宁俞元(今云南省澄江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宁太守李恢侄子,官至羽林右部督。

李恢,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

作为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有效地支持了蜀汉政府的财政。

在《三国演义》中李恢着墨较多,有很大改动,初次出场时支持刘璋部将黄权,力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被刘璋命左右赶出。后经赵云引荐归降刘备,刘备欲劝降马超,李恢毛遂自荐作为说客,说服马超投降刘备。刘备取得益州时,李恢亦收到奖赏擢用。

他的亲生儿子李遗娶关羽之女关银屏为妻。能与五虎上将联姻的,自然非寻常人家。

应该说诸葛亮、张飞、黄权、李恢这些都是蜀汉政权位高权重的元老,他们的后人也应是人中龙凤,精英战将。

初战武侯显圣威,吓走邓忠魏兵败

紧赶慢赶,师纂、邓忠二人终于慢了一步,诸葛瞻领兵先到绵竹关。

当时黄崇曾建议诸葛瞻在涪城到绵竹一带抢占险要地势,建立第一道防线阻挡魏军,第二防线才是绵竹,因为绵竹一失,几乎无险可守。

但胸有成足的诸葛瞻不听黄崇等将的苦苦哀求,一来就率重兵坚守绵竹城。

他也颇有乃父之计谋,两军交战时,命数十员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纶巾羽扇,鹤氅方裾。车旁竖着一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

一见孔明尚在,武侯显灵,师、邓二人吓得胆战心惊,急勒兵回走,蜀兵掩杀二十余里,魏军大败而逃。

遇到邓艾兵到,才止住败势,问其缘由并令人哨探,方知对方主将是孔明之子诸葛瞻,车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遗像也。

二战少年将军诸葛尚,匹马单枪大败魏阵

邓艾命师、邓二人又引万兵来战。诸葛尚白袍银枪,匹马单枪战退二人,诸葛膽指挥两掖兵马冲出,杀入魏阵,往来冲杀数十番,师、邓二人中伤而逃,魏军大败二十余里才札营相拒。

应该说第一番胜,是武侯余威;第二番胜,是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本事。

邓艾劝降,诸葛瞻怒斩来使

诸葛瞻两战皆胜,杀魏军万余人马。邓艾不能速速取胜,心中着急。

监军丘本献计,作一书劝降之,邓艾遂作书一封,遣使送之。

瞻看其内容:“征西将军邓艾…………成都危在旦夕,公何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

诸葛瞻看后勃然大怒,撕碎书信,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营见邓艾,表明誓死不降决战到底之决心。

邓艾出奇兵,大败诸葛瞻,围攻绵竹城,进入相持阶段

邓艾

老谋深算,谙熟兵法的邓艾见劝降不成,决定用计设伏。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引两军埋伏于后,自己引兵搦战,诸葛瞻见邓艾引兵前来大怒,率兵杀入魏阵中。

邓艾败走,诸葛瞻随后掩杀,两下伏兵齐出,蜀军大败退入绵竹。

于是邓艾引全军紧紧围住绵竹,围得铁桶似的,一方攻城,一方守城,两军进入相持阶段,大约二月左右。

蜀军求救东吴,吴军缓缓而行,是真救还是作势?

诸葛瞻见城被围,情势紧迫,乃令彭和去东吴求救。

此时感觉诸葛瞻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东吴太远,恐鞭长莫及。

应该是派人去求救姜维和成都后主,或南中的霍弋、永安的罗宪,估计来得快些,战局会发生变化。

果不其然,彭和到了东吴,吴主孙休当即表态:“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即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兵分三路,从沔中、寿春而进缓缓来援。

不论是否真心?即使吴军真心来救,无奈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援兵不至,诸葛瞻父子力战而死

诸葛瞻见救兵不至,围困甚久,觉得“久守非良图”,只能以战援守,命令诸葛尚与张遵守城。

自己率军出门迎战邓艾,艾引军退走,瞻奋力追杀,遭四面兵围,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

诸葛瞻被魏军放箭射落马下,瞻大呼曰:“吾力竭也,当以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死时仅36岁。

诸葛尚在城中看见父亲战死,悲痛欲绝,遂披挂上马,要杀出城为父报仇。

张遵等众将皆劝勿得轻出,尚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

乃策马杀出,死于阵中,年仅19岁。

诸葛瞻和诸葛尚

张遵、黄崇、李球三人也各引一军杀出,奋力拼杀,终因敌众我寡,三人皆战死。

邓艾因此占领了绵竹,前面就是富饶美丽的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成都就可唾守而得。

邓艾感叹诸葛父子忠义,将父子合葬,至今绵竹还有诸葛双忠祠。

绵竹保卫战,是蜀汉王朝的最后挽歌,这些功勋卓绝的蜀二代、蜀三代没有躺在先辈的功劳薄上享福,而是冲锋在第一线,浴血奋战,慷慨激昂,热血悲歌,战死疆场。

当然也出现了马邈这个官三代的降将,给蜀汉元勋们蒙羞。

在之前还有蜀汉开国重臣赵云之子喋血疆场。

赵广

赵广是赵云次子,随姜维赴沓中(甘肃舟曲县)屯田。邓艾钟会伐蜀时,钟会大军进攻剑阁,姜维紧急从沓中退守,此时,务必需要一部分蜀军拼死坚守,拖住魏军,赵广临危受命,独挡邓艾和诸葛绪的两路大军,血战而死。

后主刘禅准备成都投降时,其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劝谏不成,杀妻和三子,在昭烈庙中自刎而死,殒身报祖,彰显蜀汉雄风气节。

《二国演义》北地王刘谌

概而述之,以诸葛瞻为首的蜀二代、蜀三代力挽狂澜,为国尽忠,慷慨悲歌,不是自身的能力、智谋问题,而是蜀汉灭亡的运势而也,天命所归,徒登奈何也!

正如后人有诗赞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