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在哪里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城南面,横放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湖岸线总长90.6千米,湖的面积为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深水湖泊,最深处达米。抚仙湖大约形成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历史上水位无具体记载。抚仙湖因其水质好,成为云南最清澈、透明的湖泊。其出水口在东岸的海口村,经过15千米长的峡谷汇入南盘江,最后经珠江归于南海。
耿卫发现水下古城
澄江,古为梁州界,战国时期为滇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年)置俞元县,唐武德元年(公元年)置南宁州,武德七年置西宁州,唐贞观八年(公元年)更名黎州,置梁水县,元朝后改为河阳,后定为澄江。而原来有记载的俞元古县城却在史书上神秘消失了,世人都不知道它在哪儿,就说是沉到抚仙湖下面去了。那么,俞元古城是不是沉没在这里呢?不是的话,又到哪儿去了呢?
水下古城的陶罐年5月2日,澄江抚仙湖畔某厂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抚仙湖一次意外的潜水中,发现水下有一些类似石板的东西,他觉得这些石板不像天然形成的,一时间,他想到百慕大三角、金字塔及抚仙湖里有一座古城的传说,带着恐惧和疑惑,他立即游上了岸。为了一探究竟,不久耿卫又下水了。这次他还发现了石条及类似台阶状的石级,还有石板上的一些圆孔,圆孔中一些类似“石钉”的东西。
直到以后他在水下拍了片,写了报告交到澄江县政府,尔后又拍摄了水下录像,耿卫的发现才渐渐公之于众。
水下考古队要解抚仙湖之谜
年6月3日,随着中央电视台水下直播抚仙湖工作的开始,抚仙湖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一支由15人组成、来自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支水下考古队,还请来了中国目前考古界最权威的专家,动用了中国当时仅有深潜器“鱼鹰”号,动用了最先进的声纳技术和水下机器人。
当天,水下考古队的考古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水下石头构筑群被初步认定为古代建筑遗址,年代距今约年,因其规模大,暂时排除了“俞元古城”的说法。但是还不能确定水下古建筑的功能。当天又在水下发现一陶器,根据其大小造型,考古学家认定其为古代当地人的生活用具-陶锅或陶壶,是用来煮或装盛食物的,由此把这一水下遗物的时间推断为战国到西汉、魏晋时期。又因这个陶器紧紧地镶嵌在水下的石缝中,所以判断出水下古建筑的时间要早于或至少等于这个年代。考古队员从水下取了一个螺壳,这个螺壳是砌在墙里的,因为后来的东西不可能混进墙里,所以螺壳只能比建筑早或与建筑同时代。根据碳14测定,这枚贝克至少是多年以前的东西。据此推断,抚仙湖水下古建筑应该不晚于东汉中晚期。
年12月某水下考古队进驻抚仙湖,通过进一步的探测,发现古城是有8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座高20米、相于十层楼高的金字塔形建筑物最引人注目。
考古队还发现了一个底座宽为63米、高21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一条米长、7米宽镌刻着精美图案的石板路。考古队初步考证,这是一座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或者俞元城。
那么水下古建筑是怎样沉入湖中的呢?从现在情况看,地震造成山体大滑坡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陷落。因为最近四五十年来,有测绘报告说明抚仙湖还在下沉,早期的水深测定结果是米,最近的测量,发现湖深已达米,又下沉了2米左右。
水下古城是滇王离宫
据中国建筑考古学“第一人”杨鸿勋教授介绍,抚仙湖水下是一座古城已经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了,而且是高台建筑。他认为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后来就改为俞元县,因地震沉没湖底。
抚仙湖一带的地震记录从年才有,由此可知古城沉没的时间至少在年前。另外在遗址中心地区有秩序地布置着许多工程量大、工程质量高的岩石建筑结构群,应是社会权威者所需求、社会发达时期的产物,而这一带历史上的发达社会又非滇国莫属,由此看出这些建筑也非滇王莫属。从碳14测定看,遗址已有年,除去误差,正是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年)赐滇王金印的时候,它表明滇国进人新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始了一个和平建设的新局面,而这时建造离官别院是情理中的事。西汉末期,滇王势力有所削弱,大约到东汉中期,滇国地方政权被汉郡县统治所取代,滇告消亡。所以此时迁都滇池城,将抚仙湖畔的滇王离宫改作县治-俞元县,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即使是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保留或留下更名的记载,为什么南北朝后俞元信息完全中断呢?目前还是个谜。
你还知道抚仙湖水下古城的事情吗?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给明明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