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从江县台里村热闹非凡、芦笙四起、欢声笑语、整个村寨喜气洋洋。随着苗族芦笙节的临近,台里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但当看到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后,这些年轻人也希望留下来在家创业。
村民在加工苗族服饰布艺
几年前台里村还没有通公路,由寨与寨之间相互独立,在交通的限制下阻断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严重影响当地的发展。今年11月23日,台里村最远的寨子十二组通组公路完成。加上近几年其他组组通公路的建设,将各个独立的村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年,整个台里从“小寨”逐渐变成了“大村寨”,宁静的山村变成了热闹的苗乡。 “交通方便了,人多了、热闹了,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也就愿意留下来了。”台里村会计潘应娇说。 村民潘花娘在台里村没有通公路以前,她一直靠着自己的双手制作苗族服饰的布艺加工,速度慢,收益低,仅仅靠卖给村内的百姓维持生计。现在公路通了,她修建了新房子作为自己的加工厂房,还买了机器设备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加工,生产量得到快提升,质量也越来越好,款式也越来越多,靠着过硬的质量获得了大量的订单,收入由原来的每月几百元,到现在的几千上万元。她的加工厂办的越来越好,村里的村民都来向她学习经验。 “以前路不好,我们走不出去学不到东西,自然也就创造不了多少经济价值。同时,做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出去,现在各方面都好了,我们发展起来也更有信心。”村民潘花娘说。
村民正在作民族衣服
在台里村每个外出打工人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条儿时玩耍的小河。台里村的这条小河沟,虽然为村民浇灌农田提供了服务,但同时也成为着村民的忧愁。 每年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因为排水不畅经常导致洪水淤积,淹没部分村民房屋。今年以来在交通厅的帮扶下,整条排水沟治理得到启动,由交通厅出资,村民出力。建设完成后的排水沟水变清了、垃圾没了,沟道两边的绿化有了,整个村变的焕然一新,真正让小河成为孩子们最美的记忆。
村民积极整治排水沟
这些天,最让这些年轻人想不到的是,人畜混居整改,让他们的家变得更宽、更靓、更加美丽。青年人潘枝艳看到原来废弃的猪圈变成了宽敞又明亮的新房,决定把她装修成自己的美容工作室,就留在家里发展不出去打工了。 “我想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看到的东西带回村里,去改变父老乡亲对美的认识。让村民们通过爱自身的美来促进群众爱家园的美,提高爱美意识,让自己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潘枝艳说。
台里村一角
据了解,现在台里村不仅有了加工厂,仅养殖合作社就有4个,在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同时,还带动户家庭脱贫致富,经济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实现了脱贫出列。现在的台里村实现了家家加入合作社,人人收入有保障。 “以前买个东西都要到村子五公里开外的镇上购买,现在好了,自己的家门口公路边到处都是小商店,想买什么都能买到。”村民潘老安说。
村民签字加入合作社
务工回来的潘老玉办起了酿酒坊
据潘应娇介绍,在几年前,在村里根本看不到年轻人,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现在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看到村里的变化,他们都想留在家里为家乡的变化添砖加瓦。 “我们村还有个创业能手潘老张,他就是这群年轻人的代表,公路通了后,他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养猪合作社,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养猪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让村民尝到了在家也能挣钱的甜头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又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场、养牛场,尤其是台里村养殖的小香鸡更是成为从江县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潘应娇说。 何忠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夏华
编审吴德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