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平湖一鉴清,谁教皓魄涌波明。”

9月26日,小雨过后的抚仙湖湖面泛起一层薄雾,宛如琉璃般美丽,万物栖息于此,依水生息。   抚仙湖坐落于云南澄江市,是地球上同一纬度唯一保持I类水质的淡水湖泊。抚仙湖一旦污染,就难以治理。

为保护抚仙湖的一泓深蓝,澄江市人民谱写了许多与水共舞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汇入抚仙湖的生活污水又黑又臭,气味刺鼻。”澄江市龙街党工委副书记方瑞说,抚仙湖流域共有条大小河流。北岸有56条,西岸有10条,东岸32条,南岸共有5条入湖河流,这些河流流经城市,再源源不断汇入抚仙湖。而抚仙湖主要靠降雨补水,湖畔居民生活生产的污水直排,严重威胁着抚仙湖的水质环境。   抚仙湖生态保护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澄江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举全市之力,保一湖清水。划定“三湖”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和保护岸线,先后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抚仙湖保护范围内限制畜禽养殖、非机动船入湖、水生生物放生、建设项目审查、径流区林业生态修复等进行规范;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政策,一次性启动沿湖2.2万人生态移民搬迁,搬迁地再用于建设北岸抚仙湖生态湿地,彻底截留抚仙湖北岸流域内污水,消减汇入性的污染。

“群众签约率达96.7%,累计拆除房屋.84万平方米,城区1号安置区、矣旧安置区、孤山牛摩1号安置区安置房开工建设。”方瑞介绍说,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38家中央、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全部退出,关闭餐饮住宿服务业经营户户、砂石料场和砖厂等37个。   与此同时,为有效管理各条汇入抚仙湖的河流水质,澄江市全面整合河(湖)长、街长、路长、山林长的职责,创新推进“网格化信息化市场化”管理模式。健全“网格化”体系,构建保护管理责任网格体系,压实各级网格责任人的职责;推进“信息化”管理,对抚仙湖流域感知层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及信息化数据平台搭建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平台初具雏形;实施“市场化”管护,推行河、湖、库、渠清淤保洁管护市场化,对建成的12个生态环保项目(23条河道、57块湿地)实施常态化管护,工程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如今,抚仙湖流域个河湖库渠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全覆盖。设市级河长31名、镇级河长48名、村级河长名,河道责任单位61家,安装河(湖)长制公示牌块。年底水质监测结果为劣Ⅴ类的7条河道于年底全部实现脱劣;年12月份22条主要入湖河道中有水监测的12条河流中,Ⅰ类水质1条,Ⅱ类水质8条,Ⅳ类水质2条,Ⅴ类水质1条。   “抚仙湖的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Ⅰ类,占全国重点湖泊I类水总量的91.4%,为全国人民人均储蓄15.8吨Ⅰ类水,是云溪的眼睛、云南的生片、全国的财富。”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鲁毅

编辑刘娟

编审田旻佳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