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抚仙湖。黄凯/摄
6月1日星期六,本该是一个休息的日子,但玉溪市澄江县仙湖路1号的棚户区改造办公室里却一派繁忙,有人做表格、整理材料,有人洽谈项目合作,有人去搬迁项目点入户……
澄江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介绍,自今年3月7日澄江县召开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工作动员大会后,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攻坚战随即打响。几个月来,澄江抽调余名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生态移民搬迁的基础性工作,20余名副处级干部奔赴一线,坚守一线,将把沿湖2万余群众在年内一次性搬走。
那么,玉溪市为何要将沿湖群众搬离抚仙湖?搬迁后群众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留出的田块、房屋该如何处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澄江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
年内沿湖将退出2万余人
澄江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幅抚仙湖的卫星图十分醒目:在形状似葫芦的湖泊周边,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量的村庄和农田。
湖泊径流区人口稠密,人为活动频繁,这对湖泊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据测算,抚仙湖边仅一级保护区到环湖路外侧50米范围内就有居民2.8万人左右。这一区域内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50万吨、垃圾吨,每年产生COD吨,TN吨,TP48吨。“村庄和人口密集,其带来的农业农村生活污染是抚仙湖最主要的污染源。”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湖泊保护专家都在呼吁,要保护抚仙湖,必须痛下决心将沿湖群众搬离,让湖泊休养生息。
在找准了入湖污染源后,玉溪市采取铁腕“关停拆退”,加快“人退水进”。近年来,玉溪市启动实施了“四退三还”工程,即对抚仙湖沿湖岸最高水位线以上米宽度不等的陆域范围,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其中,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涉及的6个镇(街道)55个自然村的户居民,2.8万人全部退出。
“四退三还”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完成“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工程,二期主要完成“退人、退房”还湖、还水、还湿地工程。目前,已完成了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马房村、大河口、小马沟、东大河、广龙5个片区人生态移民搬迁。今年3月中旬,再启动了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剩余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和村民小组的搬迁工作。
澄江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按照《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今年澄江县将举全县之力,一次性实施环湖万海片区、右所吉花片区、矣旧片区、海口片区、海关海景片区、小凹下坝隔河片区、孤山牛摩片区、明星片区、尖山片区共9个片区的搬迁工作,共涉及4个镇(街道)14个村委会(社区)54个村民小组近户2万余人。
“这是今年县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头等大事”,据介绍,从3月中旬起,澄江县成立了领导小组、总指挥部和9个分指挥部,20余名副处级干部一线指挥,余名工作队员早已放弃周末休息,进村入户开展环保宣传、搬迁政策宣讲、群众意愿摸排等工作,并实施“房调、地调、民调”基础工作,按照“一户一册”建立相关档案。
搬迁出去怎么安置?
此次搬迁主要是为了保护抚仙湖,按省、市的要求,澄江县提出“县城做加法,环湖做减法”的总体思路,按照“一城三镇八村”的规划布局,将安置点选择了尽量远离抚仙湖,尽量进城、进镇、进村和进项目。具体说来,生态移民搬迁遵循4个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搬迁安置原则。按照《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澄江县城乡总体规划》《澄江县迁村并点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制定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又兼顾群众利益、生态效益的搬迁方案。
二是进城进镇原则。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涉迁户进城,同时,倡导涉迁户就近就地进入寒武纪小镇、仙湖小镇、星空小镇等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
三是集中上楼原则。“打破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品质是这次棚改的一大特色。”因此,澄江县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做好安置区配套建设,同时,考虑了适当的商业配置,让沿湖群众能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搬得走,住得下,能致富,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
四是集约节约原则。搬迁安置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衔接,集约节约土地开发利用,确保涉迁群众生态移民搬迁妥善安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来节约财政支出,通过部分土地出让的项目开发来缓解财政压力;全盘统筹谋划资金落实到位,用到实处。
离开原有的土地、村庄和农房后,今后群众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据了解,在生态移民搬迁前,澄江县沿湖进6万亩农田实施了土地流转,农民交地后已经无田可种,因此,种田的问题已经不必再考虑。涉迁群众搬迁后,无论搬到哪个安置点,都有配套的项目跟进,不同的安置点结合地方特色配置一定的商业用途,由项目开发方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群众用土地作价入股其中,享受一定的红利。同时,还可以在项目地就近转移劳动力,增加就业收入。
搬后要建环湖生态屏障
记者近日在抚仙湖北岸的右所镇马房村和龙街街道广龙一带看到,从前临湖而建的农房不见了,错落有致的小池塘、小山丘和成片的薰衣草、美人蕉等花卉和高大的树木布局在湖边,成为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每天清晨和傍晚,散步的人群在湖边沿时光栈道行走,一边是碧波荡漾的一泓湖水,美丽温柔,一边是天然氧吧,有浓重的色彩线条,沉醉期间,步步皆景。
在抚仙湖北岸行走,原先的村落搬迁后的原址上,要么改造成生态湿地,要么种上的绿化苗木,上游河道的污水被截流进入调蓄带,净化后再流入北岸湿地再净化处理,最终补入抚仙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抚仙湖”的诺言,正变成实践。
“北岸一期搬迁后村落的处置方式,将是沿湖搬迁的一个重要参考。”澄江县一名干部介绍。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抚仙湖“四退三还”已累计拆除临违建筑36万平方米,搬迁了沿湖马房村、广龙社区等5个片区的群众人,退出一级保护区农田亩、鱼塘亩,建成人工湿地32块亩、湖滨缓冲带亩、种植乔灌木50万株、生态调蓄带7.8公里。
此外,玉溪市持续发力,加快企事业单位退出工作,已完成了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工作,拆除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退出土地面积亩;完成户餐饮住宿户整治,一级保护区整治户、关闭54户。
目前,澄江县加快广龙旅游小镇项目建设进程,规划建设安置房共户,完成户,剩余户;主体工程共计栋,完成栋,完成建筑面积约66.6万平方米;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广龙试验区)项目土地复垦已完成并通过验收,正在进行道路、湿地项目的围挡建设,进行封闭施工。
澄江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内2万余人搬离抚仙湖后,将腾出的村庄占地面积余亩。届时,整个搬迁区域将继续建设生态湿地,沿湖继续种植绿化的苗木,环抚仙湖公里的湖岸线,将增加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随着“森林抚仙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环抚仙湖“生态圈”的打造,高原明珠抚仙湖将更加璀璨夺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