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首先在京城发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不久又将此国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让最高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是,剃发令在江南各地遭到了民众的激烈抵抗,并因此引发了持续时间长、规模力度大的反清斗争。江阴这个倔强的小城,就因此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捍卫正统的“护发”之战。江阴是长江下游南岸一个水陆交通要冲,也是一个繁华的城镇,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灭亡后,这里成了抵抗金兵入侵的先头阵地。因此这个地方的民众向来崇尚气节,不屑于以谋取富贵为能事。顺治二年(年)清兵攻克南京等地后,命御史刘光斗招抚常州府属各州县,刘光斗传檄至江阴,时任江阴知县林之骥不肯屈膝投降,但又无能为力,最终选择弃官还家,甘愿为民。此后,清廷派出方亨出任江阴知县,他的到来,也预示着风暴的来临。方亨引起的激变是年六月下旬,方亨上任。方亨,河南人,进士出身,他到任时仍然未改明服,头戴乌纱帽,身穿蓝布服,不用想,方亨显然是主动投降了清军。到了江阴县衙后,他马上发布了剃发令,很快,多铎也从南京发出了限三日内剃发的消息,常州知府宗灏还专门派来了四名清兵监视剃发之事。剃发令一下达,北州地方乡绅何茂、周顺、杨芳等人便面见方亨,请求留发。此举遭到方亨辱骂,众人愤怒指斥方亨:“你身为大明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一席话说得方亨哑口无言。闰六月初一,方亨到文庙进香,诸生百余人以及城中父老百姓都赶到文庙,向他请求暂缓剃发日期。方亨大放厥词,说这是大清法律,不得违反,说完后便返回县衙。他走后,生员许用等人于明伦堂对众发誓:“头可断,发不可剃!”至此,当地民众与方亨的矛盾不断加深,方亨不顾反对,很快又公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他还让书吏把这句话写出来贴到衙门外,但这位书吏颇有骨气,告诉方亨誓死不写这句话,然后拂袖而出。这天下午,方亨强迫剃发的消息传遍了江阴城,素有习武风气的北州地方少年推举季世美、季从孝、王试何、常何泰为首,携带兵器,沿途鸣锣聚向县城前进,人数很快增至上万。方亨在县衙大堂接见民众时故作镇静,喝令衙役收缴群众手中的武器。这个时候恰巧方亨的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当了知县,派仆人来向他祝贺。那个仆人见县衙内人声鼎沸,竟狗仗人势走到大堂之上,破口对群众骂道:你们这些奴才,各个都该砍头。此举本是想帮助方亨恐吓群众,岂料反而火上浇油,愤怒的人群齐拥上前,当即把他击毙于堂下。方亨见状顿觉大事不妙,表示愿向上面请求暂免剃发,因此保全性命。待民众离开后,方亨马上派人给常州知府宗灏送信,请求发兵征剿。县吏透露了这个消息,民众再次冲进县衙,捉住方亨,将他看守起来。民众誓师起兵第二天,方亨请兵前来镇压江阴人民的消息传开,“四乡民不约而至者数十万计。三尺童子,皆以蹈白刃无憾,有不至此。分队伍,树旗帜,鸣金进止,集教场议战守。”全城士绅、百姓在明伦堂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前,誓死起兵。曾任江阴典史的陈明遇平日素有官声,被推举为城主。但当时城中饷银不足,徽商程壁主动捐银三万两充作兵饷,万众一心,誓死保卫江阴。闰六月初十日,大队清军向江阴扑来,沿途受到乡兵的阻击,进军迟缓。江阴城中徽商邵康公勇敢,被众人拜为守将。原明都司周瑞珑驻江口,与邵康公合兵出城进攻清军,不料反被清军击败。城主陈明遇自料单凭江阴城的力量难以抵抗清军,让徽商程壁前往驻在太湖的明总兵黄蜚和驻防福山的总兵吴升嘉两处求援。但是,这两支部队均未答应援助江阴,程壁四处求助,但计划全部落空。如此,江阴人民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守城。闰六月二十一日,清军以原明降将广昌伯刘良佐为先锋,包围了江阴城,城外百姓遭到清军的劫掠。二十四日,刘良佐将招降书射入城中,强调江阴地区如违反剃发令,身家性命难保。同时,他又对官员百姓作出承诺:“传谕乡绅庶人等知晓:照得本府原为安抚地方,况南北两直、川陕、河南、山东等处地方,俱已剃发,惟尔江阴一处,大兵一二日即到。尔等速剃发投顺,保全身家,本府断不动尔一丝一粒也。特谕。”次日城主陈明遇与城中士民共同商讨后,起草回信,信中义正言辞地指出:“江阴礼乐之邦,忠义素著,止以变革大故,随时从俗,方谓虽经易代,尚不改衣冠文物之旧;岂意剃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乡城老少,誓死不从,坚持不二……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在剃发还是不剃发这个原则性问题上,江阴人民毫不退让,这充分显示了江阴人民抗清斗争的正义性,进而表明反剃发斗争是反抗清朝推行的民族压迫的实质。双方激战互有胜负清军与江阴民众谈不拢,马上发动进攻,陈明遇和江阴民众毕竟战斗经验不足,在防御战中损失惨重。七月初九日,前明广东英德主簿阎应元被陈明遇请出山,让他担任守城指挥。阎应元入城之后,马上重新部署城防,并将大量的火器、火药运至城墙备用。经过重新整顿之后,阎应元祭旗发令,命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把总汪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阎应元亲自守北门,这个时候,江阴城万众一心,城内义兵也达到了20万人。七月十一日,清军猛攻北门,在阎应元的指挥下,清军此次进攻受阻,伤亡千余人,经过激烈的争夺后,清军暂时退兵。但这只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更大的挑战正在向江阴逼近。七月十五日,清军主将刘良佐再次发动猛攻,城上义军向城下投掷火箭、砖石,杀伤清军数百人。刘良佐命清军顶着三层牛皮帐继续进攻,义军采取桐油火攻的办法逼退清军。刘良佐无计可施,移至十方庵扎营修整。强攻不下,刘良佐又玩起了劝降之计。他与阎应元在城下对话,说:“南明弘光帝已投降,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之下?何自苦如此!”阎应元正色作答:“江阴士民咸谓三百年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乃大明典史,义不得事二君。将军为侯伯,身拥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何面见我江阴忠义士民乎?”刘良佐无地自容,羞愧地离城而去。这个时候,清军平定了松江,大将军博洛率20万精锐来到江阴。博洛以绝对优势,下令限三日内攻下江阴,从七月二十日起,清军不停发起进攻,江阴保卫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阎应元和陈明遇二人不分昼夜坚守在城墙之上,众志成城,决心和江阴共存亡。博洛也没想到区区小城江阴竟有如此坚固,几次进攻均告失败。锐气受挫后,博洛也玩起了诱降手段,他以多铎的名义向城中射入一封书信,内称:“已亡,何苦死守?”义军在书信背后写下:“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将信射出城外,还给了清军。八月初八日,清军恢复进攻。尽管天下着大雨,但清军整天冒雨放炮轰城。阎应元于半夜派善于泅水的陈宪法钦出城潜渡过河,乘清军不备,将其大炮炮眼钉死,城中则抓紧修复被炮炸毁的城垛。博洛怕城中再来人钉死炮眼,命令清军昼夜放炮攻城。八月十四日,中秋佳节临近,阎应元命令城中百姓赶制月饼,照常过节。兵民于中秋节携酒登城赏月,负责掌管军粮器械的许用仿楚歌作五更转曲,制弓箭的黄弩师演奏胡琴,众人高唱道: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八月二十日,清军由南京调来巨炮24门,外加各种火炮共两百余门,准备对江阴发起最后的进攻。是夜,清军昼夜炮声不绝,第二天,清军从东北角攻上城头,阎应元见清军进城,挥笔在城墙下写下:“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江阴城破之后,阎应元身中三箭被俘,博洛亲自劝降,阎应元骂不绝口,终被清军杀害,其他义军领导也都英勇战死。清军入城后,实行野蛮的屠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八月二十三日下午,清军停止屠杀,出榜安民。此时,江阴城中仅剩五十三人,据后来统计,江阴守城前后八十一天,城内死亡人数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亡七万五千余人,城外死亡人数,是攻城清兵被打死的人数。江阴人民为了他们的头发和尊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的血并没有白流,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动员起了广大人民积极参加反剃发斗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族各个阶层参加的包括农民军和明朝官员在内的抗清联合阵线,为隆武政权和鲁王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清军的野蛮镇压和对江阴的屠城,更加激怒了江南人民,反剃发斗争的烈火燃遍各地,清统治者同样也为此付出代价,此后,他们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才平定了江南地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