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澄江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澄江脱颖而出、载誉归来,实至名归。近3年来,围绕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总目标,澄江市坚持把创文工作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倾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创建工作连续两年位居云南10个县级提名城市之首。
澄江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领导抓、抓领导,强弱项、补短板,同心创、合力创,扬正气、育新风等主要经验和做法,都值得细品。其中,全市形成“一盘棋”高位统筹、“一条心”为民创建、“一张网”群策群力、“一股劲”祛病除苛、“一颗钉”严督实查的创建工作合力,实行“市领导包片区、部门包网格、干部包户”制度,平均每天有近95家挂钩单位余名志愿者在68个网格内开展宣传、文明劝导、门前三包督促等工作,形成了全域创建的格局。同时,为压实责任,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5个街区,由5位副市长分别担任街长,非建成区集镇由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街长,合力解决一批街区死角盲区和突出遗留问题。
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走在具有滤水功能的海绵城市人行道上,让人顿感脚步轻快,迎面而来是干净的风、美丽的景和热情的人。日前,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均为澄江创文成效点赞,并为“一举创成”感到骄傲和荣耀。“欢迎你们到全国文明城市澄江来,这是一个宜人宜居的城市。”市民夏丽萍热情地发出邀请。3年来,通过完成基础设施、解决痛点问题、营造浓厚氛围,澄江市发动了最广大的群众力量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干部职工坚持每季度一次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和上门服务,通过干部的“奉献指数”收获市民的“幸福指数”。
在凤麓农贸市场熟食区,摊主李艳波忙得不亦乐乎,摊位上,自制卤品摆放整齐,操作台面干净清爽。“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市场环境变化很大,原来脏乱无序、地面湿滑,现在整齐分布、地面干爽,还在熟食区装起隔蝇网,确保了干净卫生。”李艳波穿着印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字样的围裙,她说,自己也是展示澄江文明形象的一分子。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推进,澄江一批市民关心的问题得到系统治理:实施翠竹湾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对凤麓农贸市场摊台、活禽宰杀商铺、水产品摊位进行提质改造;集中整治了无证无照、非法小广告,以及文明用语不规范、服务态度生硬、服务窗口服装不统一、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清洁不到位,以及出租车拒载、乱掉头、乱收费、不开发票等突出问题;取缔持续近20年的非法载客“三轮车”余辆,增加公交车40余辆,提高城市公交分担率,方便了群众出行。
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获得感,澄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完善市政道路、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在城区主干道“增绿添色”、加大市场秩序治理……其中,对38条市政道路破损、老化的人行道实施改造,达3.8万平方米,实施部分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3.3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94个,启动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9个;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完成出入口景观提升和澄波路、仙湖路街区风貌提升改造项目,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集中开展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并增设文明餐桌宣传桌签2个、文明餐桌宣传桌贴0张,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
下一步,澄江市将通过建立健全强化要素保障、巩固民生服务、优化交通管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构筑社区治理、优化志愿服务、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机制,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让创建过程成为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增进市民福祉的过程,让创建工作成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民心工程,始终坚守为民初心。
创文故事
“来到澄江,不想走了。”日前,在翠竹东路和澄宜路交叉口,一家餐厅老板田平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曲靖,在这里开了10多年餐厅,生意一直不错。如今,澄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一家人就更不想走了,因为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宜业。就拿门口的环境来说,原来路两旁的树随意生长,不修剪、没造型,还遮光线,现在,修剪整齐、造型美观。还有路面,原来是由会让人“中招”的小水泥块拼成的,现在通过“白改黑”工程改成了黑色的柏油路,舒适清幽。
田平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店休息。餐厅不大,但收拾得窗明几净,桌椅板凳有序摆放。“城市都那么漂亮了,自家店里就更不能拖后腿了。”田平说,他们对未来很有信心,打算在澄江多做几年生意。(云南日报记者浦美玲贾云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72.html